皇家運風水命理造曆舘  .  洪正忠五術開運網 hap120.com

洪正忠農民曆授權:歡迎政府單位、銀行農會、宮廟學會、工會社團、公司行號 … 等單位,可應用一整年精美實用農民曆是贈禮最佳的首選

農民曆授權規格與內文資料如下
① 雲端下載電子檔
② 16或25開本
③ 授權48至65頁(視情況而定)
④ 雙色版或彩色版(二選一)
⑤ 請參考政府行政機關(下一年度)休假日曆表,可自行更改休假日色標

主頁
① 黑課擇日用事 (27頁)
② 十二生肖流年 (6頁或12頁)
③ 開工歲運圖 (1頁)
④ 百歲年齡表 (1頁)
⑤ 太歲符 (2頁)

副頁
① 姓名學 (1頁)
② 點香吉凶譜 (1頁)
③ 農曆諸神佛誕辰 (1頁)
④ 袁天罡秤骨神數 (2頁)
⑤ 論居家陽宅辦公事務桌 (2頁)
⑥ 星座看個性與運勢 (4頁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蘋果特刊 洪正忠老師教看農民曆
招好運。保平安

西元2009年01月29日


洪正忠老師著作
皇家運民曆 • 第50年造曆出版

前言:自西元1973年中華民國62年起,編印「皇家運民曆」乙書至西元2022民國111年,第50年造曆出版。由於民曆內容豐富,發行以來深受讀者支持與喜愛由衷感謝~~

祝  吉祥如意、財源廣進、闔家平安


六十位太歳星君名諱
【道藏輯要 柳集四】

太上靈華至德歲君解厄延生法懺,是目前两岸三地唯一找得到最完整呈現的一部經典

曆書館編輯農民曆值年太歲名諱時,乃一襲萬年曆記載的太歲名諱抄錄。農民曆廣錄先賢智慧,庸者蕭規曹隨,豈敢妄自而變動之。

古時書籍經典本以漢文發音抄寫。但有些歷經朝代戰爭毀損、口述傳寫錯誤,字體太過於潦草,以漢文發音誤聽地方方言文字、破損抄錄字體錯誤、或誤打錯字…等各種因素,造成六十甲子太歲星君名諱,豕亥魚魯(文字形似而致傳寫或刻印錯誤)頗多誤謬。據中國漢語分支,大略可分為:官話、湘語、吳語、徽語、贛語、客家、粵語、平話、閩語等等;並從中國官方資料全國有一佰多種方言,南腔北調口音差異甚巨。

◎例如: 光緒34年(民前四年)戊申年值年太歲係「愈志」;然而民國57年戊申年值太歲為「俞忠」,錯誤抄寫。

民國103年國曆3月21日星期五,高雄市全真道教會主辦「道教文化講座—安太歲與太歲信仰」,由載譽究研領域道教、佛教、中華易學文化…等的「國立臺中科技大學」應用中文系蕭登福教授主講,蕭教授精闢發微深入研究比對後以謹慎負責的態度,用學術論文發表論述。

清代嘉慶年間全真道士柳守元撰【太上靈華至德歲君解厄延生法懺】正式收錄登載於【道藏輯要柳集四】六十位太歲星君聖號最為可信。歷經數百年事實證明、頗受認同。

此外,也有研究五術「同道」擲筊問神六十太歲名稱,此方法立論基礎有問題,「問神」是昏暗不明、無稽可查,才去問神明求指示。有根據可查記載於道藏經典,就不必問神請示。

「道藏輯要」 收錄記載六十位太歲星君名稱,筆者正忠 期望社會賢達人士、前輩、同道、後賢可再共同查明辨正,更正確的書籍經典記載六十位太歲星君名稱,以昌明固有中華道教文化契機。


每年太歲十二神煞是順行或逆行

現今寺廟使用祭改祈福「太歲流年十二神煞」名稱的方法正確與否。早年本書作者正忠與拜師於先父 丁木公、義子學生葉俊逸兄查閱大量古籍。
清朝欽定協紀辨方書(卷三:34頁)
清朝選擇求真(卷八)
清朝選擇通德類情(第一冊卷二:15、16、17頁)
明朝董德彰擇日要訣(65、78、80、82頁)
張果星宗(卷一:210、211、212)
紫微斗數中流年歲前諸星表(丁、戊星級諸星)
在在顯示太歲十二神煞應是「順行」而非「逆行」,遵循先賢之引。有變必動,突如其來之變革,釀些許寺廟與信眾之嘩然,是以各界反應不一,此乃撥亂反正之必然,異言之詞是錯譯古則原意,真理愈辯愈明。
民國102年5月31日星期五,高雄關帝廟管理委員會主辦、高雄市政府民政局指導,責高雄關帝廟舉辦全國曆書十二太歲學術座談會,廣邀五術界學者與會,共同探討曆書「十二太歲」之亂象,是順行亦或逆行?
經一番發言討論,與會同道前輩一致認同十二太歲順行。唯一同道舉向逆行,卻又無法提出立論基礎及其來源出處,然亦應尊之。數、術置平眼前均透,以理論之愈發清晰明瞭。請詳見高雄市全真道教會編輯發行之「神煞辨正」。
癸巳年仲冬  _  後學  洪正忠謹撰


法學論著文摘:農民曆就資料之選擇及編排具有創作性者為編輯著作,以獨立著作保護之

① 97年台灣板橋地方法院
② 98年智慧財產法院
③ 98年最高法院
農民曆侵權刑民事案件判例
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宣導,敬請尊重各種智慧著作權法


洪正忠五術開運網 . 皇家運風水命理造曆舘 版權所有©2010

秉持動物領養代替購買、結紮代替撲殺理念  |  勿施虐動物、不愛勿傷害  |  請珍惜大自然資源、推廣善行公益活動、溫暖促進社會和諧